(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廚藝先鋒 下同)
很多人知道戴龍,是因為周星馳主演的《食神》,這部由香港殿堂級明星周星馳拍的電影,其“食神”的原型實際上是戴龍。
戴龍是名人家宴御廚,也是香港回歸當晚的國宴行政總廚。澳門賭王曾花5000港幣,只為親口品嚐一碗戴龍親手做的炒飯,而在餐飲圈頗為有名的雕爺牛腩,其以500萬元人民幣所購的牛腩秘方,也是來自戴龍。今天,我們就來聚焦這位傳奇廚師。
“食神”傳奇
比起那些常常隱身於後台的大廚來說,戴龍算得上是一個例外。自從因《食神》而出名後,戴龍拍過多部電視劇,還在許多飲食類的節目中客串出場。在廚師界,業內評價他是最會演戲的烹飪大師。
1992年,戴龍出任港麗酒店主廚,餐廳常客中不乏明星要人,諸如李嘉誠、何鴻燊、劉德華、成龍、周星馳。有心的戴龍對每位特別客人的飲食禁忌和喜好都一一記下,力爭每餐投其所好。
戴龍說,自己之所以能結緣“食神”,主要還是因為用心做菜、對人真心。
比如說每次李嘉誠去,他的秘書都會事先找他,叮囑說老先生痛風,海鮮中尤其貝殼類千萬不要上桌;油必須要用橄欖油;牛肉、醃製的火腿也不能用。然後,戴龍又輾轉打聽到李嘉誠喜食傳統潮汕菜,他就專為其烹製諸如清蒸蘇眉、咸檸檬燉鴨等菜式,每次都令李嘉誠贊不絕口。
在《食神》這部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周星馳掛著秤砣一樣的“食神”金牌,作為主裁判,評點了戴龍所做的“皇帝炒飯”。周星馳先是讚曰:“好!居然能夠把米放在基圍蝦裡面蒸熟,再用整隻極品鮑魚榨汁,加上極品'官燕'來炒,表面上看起來呢,是平凡無奇的炒飯,其實是精雕細琢,高深莫測,不愧是有'炒王'的稱號。”
其實這些由周星馳嘴裡說出來的細節,就是戴龍本人對做菜的堅持。
“食神”的創新精神
戴龍說,拍戲還能助他研發獨門菜式。比如“鵝肝醬蝦丸”,這道菜是1996年戴龍在完成《食神》的拍攝後,根據劇中莫文蔚和周星馳“研發”的“爆漿瀨尿牛丸”想出來的,不但具備電影中“瀨尿牛丸”的彈性,還有著鵝肝的醇厚和蝦的鮮美,足以讓厭食症病人都食指大動。
喜歡推究食物原理的他,和自詡飲食講究“方法論”的“雕爺”,在香港結識後一拍即合。對牛肉情有獨鍾的“雕爺”在狠吃了一番後,索性花了500萬元人民幣(約台幣2500萬)的天價,買下了戴龍“食神牛腩”的配方,作為自己餐廳的主打菜。
戴龍曾與周星馳探討食神是如何來的,他覺得,一個食神或好的廚師,首先要懂得吃,如果不懂吃,也不喜歡吃,就一定做不出好吃的菜式。第二要懂得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健康,如果一個廚師看起來很“肉酸”,即使菜再好看,也會影響食客的胃口。
他認為,“食神”應該是一個懂得融會貫通的、能把自己的精神融入做菜之中的人。他也曾鼓勵很多粵菜廚師:“希望將來個個都是食神,走的路比我更好,比我更健康。一定要多學點知識,懂得營養配搭、食物相剋,做好菜就是應該的。”
“食神”的研究精神
戴龍有不少自創的獨門菜式。1994年,他和一位美食家聊天,美食家感嘆,如今的雞沒有以前的雞有味道了。戴龍聽後,回去細細地琢磨,最後吸取上海“白斬雞”的做法,嘗試著在雞皮上用針扎出幾千個針孔,做出了味道迥常的“食神雞中雞”,後來這道菜與“食神鯊魚骨湯”、“鵝肝醬蝦丸”和“脆皮龜苓膏”一起成為“戴家四大名菜”。
戴龍對餐飲傳統文化有了解,熟悉食物的性質物理學;他敢於多去嘗試;他還了解不同的吃法,每一種菜系,都有自己的傳統和特點,他會去融會貫通,加以創新,努力符合不斷變化的飲食潮流。
談到食材、以及如今花樣翻新的烹飪現狀,他說烹飪的創新,不僅要追求“色、香、味、型、器”的綜合效果,更加追求“營養、健康”。創新是餐飲發展的源泉,廚師水平要提升,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新的創意。
比如一條魚,不同部位對火候的要求不同,僅僅是簡單的烹煮,有些部位會過火,有些卻不夠熟,必須掌握其物理特性。“中國菜的火候很重要,火候是一個菜的靈魂,真的很難控制,少一秒多一秒都不行。”戴龍自稱即使廚師做了五十年都不敢說控制好火候。
為什麼有人願意花5000元買我的一盤炒飯?
很多朋友對我的好奇大概都源於:“為什麼同樣都是廚師,同樣都是做炒飯,為什麼有人願意花5000元港幣(約台幣兩萬元)去我的炒飯,而不是你的、他的呢”?
首先,做這盤炒飯我傾入了我全部的對烹飪的熱愛,我把我自己當成是一個工匠,我樂享其中,一個人只有充分的熱愛才能做出好產品。
其次,我是一個十分挑剔的人,就說炒飯吧,大米選擇的是美國進口大米;洗米水選擇的是法國的泉水;再配上早上剛產下來的雞蛋來炒。之所以用法國泉水,並不是想彰顯這盤蛋炒飯如何的尊貴,而是因為這種法國泉水和美國大米是最為搭配的。而用當日早上剛剛產下的雞蛋作為原料,則是為了保證原料的絕對新鮮,然後炒完、裝盤、至送達食客面前的時間,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以保證食客能夠品嚐到蛋炒飯中的鑊氣。
而最關鍵的,是我研發了一種獨家調味品在烹飪中適時加入,那是因為要讓你知道,為了做好一盤炒飯我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為什麼很多廚師“難出山”?
1、不去傳承,胡亂改制
雖然改革開放到現在,可以說國人剛脫離溫飽奔上小康生活,但是在飲食的選擇上還不夠重視、不夠營養。而這,也是因為我們很多廚師在烹飪製作上未能遵循一些原則,不能領會烹飪的精華,胡亂製作與改制。
其實中國幾千年傳統飲食文化,淵源很深。八大菜系,每個地方的特色都很濃郁,有些必須延續並傳承,有些菜品可以改良,但改良也要遵循食物搭配、營養、材料、調料等相容相剋的原理,融會貫通後研發出品。
2、做廚師不僅是要練功力,還應該有自己的烹飪主見
做廚師,不僅僅是學廚藝,練習刀工、掌握炒功,還要學習營養學、消費心理學,還要有一定的美學基礎。記得當時在香港麗港酒店做總廚的時候,李嘉誠的秘書曾經找到我,說:“戴老師,李嘉誠先生有痛風病,您有沒有辦法給進行下食療?”,於是,我經過不斷的探索,專門為李嘉誠調製烹飪了潮汕菜。所以有時候,大廚也像是一個醫生,不僅要給他口腹上的慰藉,更要懂得調理好人們的身體。此外,作為廚師還要學美學。菜品講究“色、香、味、形、器”。形和器就是指用審美的視角來呈現。而廚師自己也要學會養生,讓自己的狀態、氣色都要俱佳,然後才能做好菜。
另外最關鍵的,是自己要有烹飪主張,不能被無知、無良的老闆所左右。比如食品添加在七八十年代只有幾十種,而現在應該有上千種了,什麼”雞的味道”、“牛的味道”,在食品添加劑氾濫的今天,要我們用良心才能做好廚師。只有好食材、好手藝,才能有好產品。
福利:食神炒飯(口傳)
原料:
泰國香米、芥藍、土雞蛋、小蔥、手剝蝦仁、蒜蓉、薑末、魚子、特製醬油。
製作:
1、泰國香米蒸熟,攤涼,風乾3小時以上。
2、選11個小粒新鮮土雞蛋,蛋黃和蛋白按10∶1的比例先炒熟,再切成綠豆大小的顆粒狀備用。
3、芥蘭切成小粒;蔥薑蒜切成蔥花、蒜蓉、薑末,備用。
4、油鍋中下蒜蓉、薑末和白飯,加特製醬油炒製三四分鐘,然後加入雞蛋,第二次加入醬油再炒製三四分鐘,再加入芥蘭、蝦仁、蔥花,第三次加入醬油,炒出香味後斷火。
5、炒飯放入扣碗內,扣碗倒扣到碟中,魚子均勻撒面即可。
“食神”炒飯的秘密
1、什麼樣的米飯最適合做炒飯?
通常家裡的蛋炒飯用的都是隔夜飯,因為隔夜飯水分比較少,炒出來的飯就顆粒鬆散,比較有嚼頭。但隔夜飯營養不好,所以我炒飯用的是乾爽有嚼勁的泰國香米,煮好的米飯要攤涼,風乾3小時以上才能用,這時可以看到飯粒是乾爽飽滿的,炒起來就不會因為水分太多而粘鍋或太濕。
2、特別調製的醬油
炒飯中加入醬油,是粵菜師傅的習慣,但醬油配方是保密的,我不能告訴你。除了上等的“生抽”,還要和魚露、花雕酒按比例調配;而味精或是雞精,早被我擯棄很久了。一般放三輪醬油,每次放的方式都不一樣,第一次加中間,第二次延鍋邊加,第三次再換一邊加,這樣滋味才均勻。
3、雞蛋也有講究
我炒飯一定要蛋飯分開炒的,雞蛋用得很講究,一定要選小粒土雞蛋,蛋黃和蛋白按10∶1的比例先炒熟,再切成綠豆大小的顆粒狀,這樣是既美觀滋味也均勻。
(文章來源 今日頭條 廚藝先鋒)
超升火的下午茶!滿足所有少女心!跨界聯手第二彈「小黑裙香氛彩妝下午茶」來了! »
#生活趣事 #調味品 調味料 #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 ppt #食品添加劑 英文 #結構主義 心理學 #超級圓頂 劉德華 #喜劇之王 莫文蔚 #風暴 影評 劉德華 #劉德華 情義 #劉德華 鞏俐 #新上海灘 劉德華 #不鏽鋼鍋 第一次 #周星馳 吳孟達 #百變金剛 周星馳 #生活趣事 英文 #方便面裏必然有哪種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的種類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歐德寵物除臭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 ppt #食品添加劑公司 #食品添加劑 英文 #油炸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食品添加劑廠商 #美極鮮湯調味品 #調味品架 #調味品英文 #美國味好美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