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旅遊訂便當系統@馬管處推生態旅遊 最高補助2千元

馬管處推生態旅遊 最高補助2千元

圖說:馬祖風景引人入勝。(欣傳媒資料照片)

欣傳媒 | 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

為鼓勵旅客,提高觀光行銷層次及視野,吸引國際、大陸、香港、澳門地區旅客於馬祖旅遊淡季觀光,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出生態旅遊行銷獎助要點,旅行業辦理相關行程,最高可每人補助2千元。

這項專案是在陳雪生立委協助爭取下,馬管處特別訂定馬祖生態旅遊行銷獎助要點,補助期間自即日起到明年的4月30日止。

旅行業者須於活動日5個工作天前,檢具申請表、旅客名單及印領清冊提出,門檻為依法組團5人以上,並且派有專人或導遊隨團服務,或是辦理外國人、香港、澳門及大陸地區人士,4人以下自由行遊程。

凡是完成完成2天1夜以上,住宿北竿行程或馬祖船進船出旅遊行程者,每人獎助旅費新臺幣7佰元。

如果是完成包含莒光或東引住宿行程者,每人獎助旅費1千元整,如果是完成2天1夜以上馬祖旅遊的外國人、香港、澳門及大陸地區人士,每人獎助旅費2千元。前項獎助僅能擇一申請,旅行業要依申請內容執行,也要告知旅客相關遊程有受到馬管處的獎助。

馬祖南竿和北竿,是冬季主要賞江豚島嶼,南竿賞豚路線,為津沙聚落到仁愛村間的津仁步道沿線。途中經過勝天原生植物園,該處除保存部分馬祖原生植相外,還可欣賞到如白斑史嘯鶇等留鳥。

馬祖附近有許多洋流交匯,漁產豐富,海濱海洋動物種類極為豐富,另孕育出許多獨特的動植物物種,如馬祖石蒜、馬祖紫檀與馬祖野百合等以馬祖來命名的植物。

而列島海域中豐沛的海產,吸引的可不只有各地的老饕們,也是飛翔天空的海鳥們的覓食寶地,鯷魚、鯡魚等小型魚類是牠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每年翩然飛來嬌客們,多在馬祖無人島礁上築巢繁殖,於89年5月成立了「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包含東引鄉之雙子礁,北竿鄉的三連嶼、中島、鐵尖島、白廟、進嶼,南竿鄉的之瀏泉礁,莒光鄉的蛇山等八座島嶼,主要保護的包括白眉燕鷗、蒼燕鷗、紅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叉尾雨燕等7種鳥類,其中又以「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最為知名。

更多山野田園趣,吃喝玩樂好閑情的旅遊訊息,請參考【遊山玩水自然行】專題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88

相關文章

2013/11/21

太平山優質體驗 徵生態旅遊夥伴

2013/11/14

原民會推部落觀光 升級生態旅遊

2013/11/8

《真愛100天》馬祖芹壁全都露 最適合戀愛的地方

2013/11/6

暖冬戀高港 搭遊港餐船、賞港景吃美食

2013/10/31

馬祖推廣海洋體驗 魚貝宅配、自己動手挖貝類

«  

  »

#背包客旅遊  #訂便當系統 asp  #笑話謎語 com  #香港 自由行  #韓國 自由行  #twdvd com  #asp net  #asp net教學  #cnn com  #media box  #ist dl2  #ist dl  #ist ds2  #asp surf  #asp php  #高雄背包客旅店  #高雄背包客旅館  #訂便當系統  #訂便當管理系統  #笑話謎語  #笑話謎語題目and解答  #香港自由行行程規劃  #香港自由行機加酒  #日本旅遊背包客  #香港背包客旅館  #台中 背包客旅店  #訂便當網  #線上訂便當系統  #訂便當系統php mysql  #訂便當系統新竹

相關推薦

白晝之夜是全球性的夜間城市藝術節,2002年由法國巴黎創始,至今各國有30多個城市響應,台北也從2016年起加入,今年第四屆台北白晝之夜,特別以「雙面芭蕾」為主軸,邀請民眾探索「城市」的兩面性,並挖掘人在日常生活類似芭蕾舞韻律與特質的身體動作,發展成「地方芭蕾」論述。   白晝之夜藝術總監...

全文檢視 →

為感謝教師的辛苦,嘉義林區管理處自108年9月28日起至108年10月9日止,優惠教師暢遊阿里山活動,凡教師本人持「教師證」進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入園門票只要10元。   另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與阿里山受鎮宮,首次合作邀請「九天民俗技藝團」於10月2日上午11時,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香林服...

全文檢視 →

台中市建設局「城鎮之心鐵道綠廊潭心計畫工程」已在今年動工,為了再利用鐵路高架化下方空間,第一標工程預計施作鐵路高架下方9.9公里貫穿豐原區及潭子區的自行車道,透過第二標土建工程自行車跨橋建置,串聯潭雅神綠園道。   延伸閱讀//野餐預備!2019臺中爵士音樂節10月11日正式登場 建設局規...

全文檢視 →

台中中社觀光花市佔地6公頃,是中台灣大規模的賞花熱點之一,四季都有不同品種的花卉輪流綻放,園區近期盛開的花卉有唐菖蒲、雞冠花、千曲草、向日葵、玫瑰、鼠尾草、百日菊和晚香玉等等。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

全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