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珠皮蛋
九珠皮蛋的做法
仙桃皮蛋享譽中外。曾榮獲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的仙桃“九珠”皮蛋,其前身為沔陽松花皮蛋。而沔陽松花皮蛋的前身和創始人卻鮮為人知。
據傳,松花皮蛋源於天津。民間口碑雲:距今約二百年前,天津某鄉村一富戶,其子為其母造棺木一口,置於空宅以備後用,久之,母仍健在,遂命家人將石灰、草木灰撒入棺內以防潮濕,並將棺蓋留有斗大空隙以通風。事畢則忘矣。次年,母逝,移棺入殮,見棺內草木灰中竟有雞蛋百餘枚。孝子盛怒,取出擲乾地,此殼破裂而內已成深褐色透明結晶體,因之大惑。有好事者斗膽嘗之,味鮮美,圍觀者亦以為奇,遂爭相品嚐,果如是。有見地者,事後效法,將鮮雞蛋置入石灰、草木灰之中,亦然。由此,鄰里仿效,稱之為“變色蛋”。日久,此一原始工藝流傳江浙一帶,屢經改進,工藝日臻完善,變色蛋作為一種全新的食品,經善於經商的江浙人推入市場。故今日之“松花皮蛋”,有始於天津,成於江浙之說.
江浙之“變色蛋”何時由何人傳入沔陽,並改進為享譽海內外的“松花皮蛋”?此人即譽滿江城武漢的“劉皮蛋”。
19l0年前後,有漢陽少年劉啟發,家境貧寒,苦無生計,輾轉求職於在漢經商的浙江人開辦的“萬太蛋廠”,為其兜售被剔出的少數劣次皮蛋糊口。劉年少好學,頗有心計,趁經常出入其皮蛋作坊之便,剽竊了其秘而不傳的製作工藝。幾經實踐自成一套工藝體系。從此,江浙的皮蛋製作工藝第一次為鄂人所掌握,並發揚光大。劉啟發以其精湛獨到的技藝受僱於豪商巨賈。日寇侵占武漢,劉啟發失業。但“劉皮蛋”的綽號,在江城同行業中無人不曉。
1944年,“劉皮蛋”顛沛流離來到沔陽仙桃鎮,經友人資助,自設皮蛋作坊,改進並淘汰了當地落後的南蛋製作工藝,為沔陽松花皮蛋奠定了基礎。劉既歿,其子劉文山子承父業,工藝得到進一步改進,成為沔陽皮蛋製作工藝的第二代權威。解放後,劉文山曾擔任國營沔陽食品(仙桃蛋廠前身)蛋廠副廠長。
沔陽松花皮蛋改進為“九珠皮蛋”後,其品質更上一層樓。去殼的皮蛋,蛋白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結晶透明,松花點綴,美若玉雕。蛋黃緊縮,切開後,似菊花綻蕾,又如砂糖裹心。質地醇美,味道綿長,清涼爽口,四時咸宜,被定為出口的免檢食品,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九珠皮蛋做法:
配料標準:鴨蛋800枚,重約60公斤,水50公斤,純鹼(碳酸鈉)3.3公斤,生石灰14公斤,黃丹粉150克,食鹽2公斤,紅茶末1公斤,柏樹枝250克。
熬料:按配方要求將備好的食鹽、紅茶末、柏樹枝放在鍋內,加水煮沸(或用50公斤沸水沖入這些輔料中),趁熱慢慢倒入預先放好生石灰、黃丹粉、純鹼等輔料的缸內,用木棍不斷攪拌。待全部輔料溶化後,即成料液,冷卻後備用。
裝蛋與灌湯:將排選好的鮮鴨蛋,放入清潔的缸內。事先在缸底舖一層墊草,如麥秸等,以免下層鴨蛋直接與缸底相碰而破損。裝缸時要輕輕按層次平放,放至距缸口15厘米處即為滿缸,用竹蓖別住蛋麵,以免灌湯後鴨蛋飄浮。灌湯前,要將料液拌勻,按需要量徐徐沿缸壁倒入缸內,直至將鴨蛋全部淹沒為止,蓋上缸蓋,靜置安放在室內。灌湯時的料液溫度以22~25℃為宜。
泡製:在泡製期要控制好室內溫度,一般要求在20~24℃之間,在灌湯後最初兩週內,不得移動蛋缸,以免影響蛋的凝固。裝缸後,夏天經6~7天,冬天經9~11天,應進行第一次質量檢查。取樣蛋用燈光透視,發現基本似黑貼皮,說明正常。若全部發黑,說明料液太濃,須加冷茶水沖淡。第二次檢查可在下缸後20天左右進行。
出缸、洗蛋:九珠皮蛋的成熟期約為35~45天。成熟的標誌是,蛋向空中拋起落在手裡有顫動感,有彈性;燈光透視內容物呈茶紅色;剝殼檢查,蛋白呈墨綠色,不粘殼,凝固良好,蛋黃呈綠褐色,中心呈淡黃色,並有飴糖狀核心。達到上述標準時,應立即出缸,以免老化。松花蛋出缸後,要及時進行清洗,並瀝水晾乾。洗蛋應用冷開水或殘料的上清液,忌用生水。
包泥、滾糠、貯運:出缸後的皮蛋要進行驗質分級,少部分可直接供應市場。出口或存放的皮蛋,要進行包泥和滾糠。泥料配製視皮蛋成熟情況而定。一般是用60%~70%的黃泥粘土加30%~40%的泡製過皮蛋的料湯,用溫水調成泥糊狀。包泥時要逐個用泥料包裹,隨即放在稻糠或穀殼上來回滾動,使之均勻地粘在包泥上。包好的皮蛋裝入箱或缸內,加蓋封嚴,即可貯運。貯藏期一般為3~4個月。
#家常菜食譜 #生石灰 熟石灰 #不鏽鋼鍋 第一次 #新婚之夜 第一次 #第一次 電影原聲帶 #慈濟電子書 第二代 #安麗淨水器 第二代 #光良 第一次 歌詞 #保溫杯清洗 第一次 #第一次 光良 歌詞 #博覽會 英文 #咖啡因萃取 碳酸鈉 #室內溫度 冷氣 #室內溫度 英文 #室內溫度 降溫 #家常年菜食譜大全 #家常菜食譜大全 #庭妍新婚之夜 #新婚之夜做的爱 #阿基師家常菜食譜大全 #家常菜食譜大全糖醋排骨 #台灣家常菜食譜 #日本家常菜食譜 #簡單家常菜食譜 #素食家常菜食譜 #簡易家常菜食譜 #阿基師家常菜食譜 #家常菜食譜下載 #香港家常菜食譜 #家常菜料理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