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旅遊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金色寧境 金門海洋藝術季 十大亮點作品展登場

金色寧境 金門海洋藝術季 十大亮點作品展登場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因應新冠肺炎疫疫情趨緩,金門縣府將於10月23日舉辦「2021金色寧境 金門海洋藝術季」正式開展儀式,展開十大藝術裝置與土地的對話精彩登場,譜出絕美地景藝術裝置,藝術作品每日展出到晚上,要讓金門越夜越感性。

縣長楊鎮浯表示,去年於烈嶼鄉舉辦的白色秘境海洋藝術季,獲得熱烈回響,今年藝術作品在金寧鄉登場,以「金色寧境」為主題,要持續透過不同藝術家視角,重新詮釋、活絡地方特色,同時也要積極發展金門的夜間觀光,更要讓金門觀光品牌年輕化。

觀光處長丁健剛說明,本次藝術季邀請10組來自金門在地、臺灣、日本、墨西哥藝術家團隊及5組在地社區團隊創作,以「生態的寧靜」、「生活的寧靜」、「歷史的寧靜」為題,以木竹架構、纖維創作、數位藝術、3D列印等不同手法,要在金門特有的戰地遺址、歷史聚落、自然地景裡,透過藝術裝置作品與記憶對話,並與歷史、人與景觀形成一種生命共同關係,建構觀者與時間的心理知覺聯繫。

藝術季展覽時間,將於10月23日起,每日9:00-20:00(夜間展示時間17:00-20:00),另北山播音牆作品,因日間有知名的鄧麗君廣播,故展出時間為每天17:00-20:00,每20分鐘演出ㄧ次;展覽地點分別為金門和平紀念園區、古寧三營區W16據點、北山播音牆、北山海堤、湖下一營區、三角堡、雙鯉湖;詳細展出時間及內容,請上金門觀光旅遊網查詢。

本次參展藝術家團隊包括考工記工作室的范承宗、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的胡縉祥及蔡秉樺、里埕設計工坊的陳書毅及李秀秀、ROSOROLA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的盛郁庭及王識源、Miso Soup Design的長友大輔及詹明旎、禹禹藝術工作室、路瓦・里維拉(Lua Rivera)、五七藝術工作室的吳騏、潘雅君、安頭影像的蔡添丁。

10月23日開展儀式以簡單隆重方式舉辦,當日觀光處於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舉辦送好禮活動,民眾與任一藝術品拍照並標註「金色寧境金門海洋藝術季」上傳社群並公開分享,即可獲得「麻吉貓遊金門創意壁貼」,限量800個,送完為止,每人限領一份。領取時間限於10月23日下午17時至18時30分。

觀光處表示,本活動由交通部觀光局、金門縣政府共同主辦,藝術品座落於7處,經過多次協調與會勘,感謝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寧鄉公所、金門縣警察局等各單位協助。

金色寧境 金門海洋藝術季 十大亮點作品展登場

金色寧境 金門海洋藝術季 十大亮點作品展登場

«  

  »

#背包客旅遊  #市 區 鎮 鄉公所  #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警察局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交通部觀光局  #iso 隨身碟  #ps3 iso  #wii ign  #發票9 10月  #vans era  #iso 認證課程  #光碟映像檔 iso  #訴訟文書 警察局  #高雄背包客旅店  #高雄背包客旅館  #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金門縣政府留言板  #金門縣警察局金城分局  #金門縣警察局局長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門國家公園介紹  #日本旅遊背包客  #香港背包客旅館  #台中 背包客旅店  #金門縣政府教育局  #金門縣政府社會局  #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  #金門縣政府觀光局

相關推薦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1/02/2021年疫情底下的旅遊趨勢.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 2020年的五月份,我撰寫了一篇新冠肺炎以後的旅行趨勢,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想到,一年之後美國會邁入疫情感染的週年紀念...

全文檢視 →

記者楊基山/宜蘭報導 位於礁溪鄉德陽村的明德訓練班舊址,目前是市區最大塊的綠地,縣府斥資3億餘元,推動「礁溪之心」計畫,朝文化生活空間規畫,可望在3、4月間完工,田中央建築事務所負責人黃聲遠表示,該園區不以溫泉為賣點,甚至封存泉井,將配合藝術家創意,引進不同的休閒概念。 ▲原本是明德班大門的辦公室更...

全文檢視 →

南臺灣有名的梅花鹿園區有三個,分別是鹿境、阿信巧克力農場、墾草趣生態園區,我們先來到有台版小奈良之稱的「鹿境梅花鹿生態園區」,鹿境就位於屏東恆春屏鵝公路上,距離恆春古城商圈、小杜包子都不會太遠,約莫5分鐘的車程,是來墾丁旅遊必排的景點之一!不僅可以近距離跟小鹿互動餵食,還可以跟超萌的小鹿自拍~~保...

全文檢視 →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實在很難讓人想像一位泥水工怎麼會變成陶藝大師呢!宜蘭縣三星鄉大隱村就有這麼一號人物,他就是「陶隱工坊」的主人陳建華,從無心插柳到開創藝術陶和生活陶的一片天,在他身上讓人看見與生俱來的天分和後天的努力與艱辛,成功絕非偶然。 ▲陳建華的泥條編織作品。(圖∕陳木隆攝) 出身農家今年6...

全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