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認為傳統是那些溫暖且在記憶中已經氤氳模糊的習俗,它們隨著時間流逝卻又在不經意間讓我們回想起簡單的小時光以及家人朋友之間的愛。然而,也有一些出於好意卻瘋狂殘忍的傳統,讓我們不禁疑問:在21世紀,我們是否還要遵循那些野蠻而遙遠的傳統?
10.Mingi(譯註:Mingi被定義為不潔或受詛咒之意)
就如《哈利波特》系列書籍裡, 用“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來指代伏地魔一樣,Mingi 是埃塞俄比亞奧莫山谷(Omo Valley)的Kara, Hamar, 和 Banna 部落裡絕不可以提的習俗。大約25萬名這樣的部落成員散佈在與世隔絕的原始村落,秘密地舉行著他們的古老儀式。
Mingi 意味著這個孩子受到詛咒,只有殺了他才能保護部落的安全。(儘管我們使用男性代詞,但是這對男孩女孩通用)如果一個孩子的牙齒是地包天,或者他的一顆牙齒斷了或是生殖器有問題,或者他是未婚媽媽所生,甚至是他的父母在婚禮上沒有得到部落長者的的送子祝福,這樣的小孩都會被認定為Mingi。不遵循這些傳統的成年人同樣會被認為是Mingi,並被逐出部落。
如果一個小孩被認定為Mingi,部落的長者會從父母手中搶走他,將他溺死,餓死或是任由動物吃掉,或是將他丟下懸崖摔死。長者也可能會在孩子的口中灌滿油讓他窒息而死。
這些奧莫峽谷的部落認為Mingi 小孩會將惡靈帶到他們的村莊,導致乾旱,飢荒和疾病。儘管沒人知道具體的數字,但是每年大約有兩三百個Mingi孩子被殺。
哪怕在部落成員之間,Mingi都是一個禁忌話題。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並不知道這些殘忍的殺戮。毫無疑問, 這也不是外邦人所能討論的話題。但是,來自奧莫山谷,名叫Lale Labuko的年輕人,是首位在外地上學的部落人,學校距離村莊105千米(65英里),他鼓起勇氣向一名部落外的成年人講訴了這個習俗。他們開始帶頭拯救這些Mingi 孩子。有時候,政府會囚禁那些Mingi劊子手,但是這個習俗仍舊存在,只是更加隱秘了。
9.越南宰豚祭
越南北部城市,北寧市(Nem Thuong)的小村莊里,每年都會有數百人聚集觀看殘忍的屠豬儀式,人們認為這兩隻肥胖的豬將會在來年給村莊帶來好運。通常在正月初六舉行儀式紀念當地的保護神Doan Thuong。
傳說,Doan Thuong 是李朝時的將軍,他擊退了進犯村莊的外來侵略者,並宰豬犒賞軍隊。據推測, 這就是此節日的來源。豬血代表著豐收,多產,財富和健康等好兆頭。
音樂一響,村民會帶著活豬在村莊遊行。儀式參與者把豬仰放,用繩子將它們的四腳綁住,然後用長刀當眾將活豬劈成兩半。之後村民們湧上前去將紙幣沾滿豬血,回家將紙幣放到祭壇上祈求好運。
動物權益者試圖勸說政府取締這個祭祀節日。儘管越南政府官員向村莊長者施壓,讓他們在公眾場合減少殘害動物的行為。但是政府卻拒絕禁止這一節日。官員們不太關注虐畜罪,但更多的是擔憂國外對其地方性節日的看法,畢竟現在照片在網絡上傳播得如此之快。
8. 埃斯佩蘭薩的祈雨儀式
沒有人會喜歡乾旱,尤其是農民,因此許多文化中都有旨在求雨的儀式。
甚至到了今天,一些美洲原住民還跳祈雨舞,在印度的塔卡特普爾(Takhapur),村民為青蛙精心準備了一場婚禮來祈求上帝結束乾旱。在這個特殊的場合,青蛙們盛裝出席,在彼此交換誓言後互相親吻。
但是在墨西哥埃斯佩蘭薩(Esperanza)的女村民,更喜歡另一種不同的方式。每年的5月份。當男人們準備去耕種時。婦女們就會準備具有文化特色的盛宴,有雞肉火雞,鼴鼠,熟蛋,米飯還有玉米粉圓餅。他們把食物帶去儀式地點,並與本村的其他人一起分享。在這傳統的一天,他們把貢物祭獻給神明保佑這個村莊風調雨順。
在誦經,向神明獻祭、獻花之後,他們會圍成一個大圈,等待鄰村的人到來。小孩子們準備用手機記錄下歡慶的場面然後充滿歡樂的儀式開始了。
在歡呼的人群間,無論年齡大小的強壯婦女都會從鄰村村民中尋找對手,赤手空拳與之搏鬥,男人和小孩也同樣如此。對於這些女戰士來說,這是漫長,充滿血腥的一天。在這裡沒有輸贏之分,也不用擔憂會遭到報復,有的是為了盡可能多的流血。最終他們會互相擁抱彼此。
作為一種對上帝的祭獻,這些濺出的血會被收進桶中,然後犁進穀物生長的田野中。直到天黑這場打鬥才會停止。雖然這些婦女渾身帶血,但是她們自豪,高興,因為她們的祭品可以換來明年的好收成。
7. 頭碎椰子
在南印的泰米爾納杜(TamilNadu),數千名信徒去馬哈拉克西米(Mahalakshmi)寺,為了向上天祈求功成名就,身強體健或是來此還願。信徒們席地而坐,頭上放一個椰子,圍觀的人群看著一位神職人員將每人頭上的椰子砸碎。只有年滿18歲的信徒才能參與這個活動。
據說這個傳統始於19世紀,定在每年泰米爾(Tamil)日曆的第二個星期二,當時英國殖民者打算新建一條穿過村莊的鐵路,遭到當地人的抵制,英國政府挑釁地提出,如果要他們變更這個指定的路線,除非抗議者用頭撞破大石頭。居民們照辦了,於是這條鐵路建到了別處。
之後石頭很快就被椰子代替。但是由於椰子的大小和頭部受打擊的力度的不同,這個傳統仍然存在著著相當大的風險。在一次國際地理的採訪中,神經科教授阿尼爾·庫馬爾·皮薩姆巴蘭(Anil Kumar Peethambaran)說道: “事實上…在頭蓋骨受打擊的力度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力度的情況下, 頭蓋骨將會受到嚴重的損害,如果是大椰子被打碎,那麼對腦袋造成的損害就越少。可如果椰子沒有破,頭骨將受到更大的傷害”。
每年都有幾十人因此受嚴重的腦部傷害而需要治療。更諷刺的是,這個祈求安康的傳統卻可能會致命。
6. 被牛踩帶來好運
許多文明中都有旨在帶來好運的儀式,最奇怪的一個當屬牛踩男居民。那是在印度烏賈因(Ujjain)附近村莊在每年愛卡達西日(印度教光明節(Diwali)的後一天)舉行的傳統。更奇怪的是,這個傳統延續了好幾個世紀。
在印度,牛對印度教來說是十分神聖的,這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居民們聲稱從沒人在這樣看似危險的傳統中受傷。在踩踏儀式之前,牛用指甲花圖案和亮色的小飾品裝飾。身披花環的男人們躺在街上,而人群在周圍觀望,那群牛就這樣從他們身上碾過去。這樣一來,受踩踏者認為印度教中的神靈能應驗他們的祈禱,在來年獲得好運。
5. 復活節火箭戰
就在土耳其島附近,希臘開俄斯島(Chios)的居民和多數教徒慶祝傳統復活節(Greek Orthodox Easter)有所不同。在周六復活節日落時,他們會在傳統的火箭戰(Rouketopolemos)中向對方投擲成千上萬的自製火箭。這場模擬戰爭的雙方是城中兩個希臘正教(Agois Markos和Pagagia Erithiani)的追隨者,這場戰爭持續到復活節的凌晨。
雖然取勝條件是擊中對方正舉行禮拜教堂的鈴,但其實從來沒有勝利的一方。即使在教堂和附近房屋外包裹著的保護網,這個活動還是造成了大量財產損失。火箭也造成了嚴重傷亡。
嚴格意義上,在Vrontados城製造火箭是非法的。但這個慶祝每年吸引了很多遊客,以至於當地警察只好對這個持續125年,使人大開眼界,震耳欲聾的活動睜一眼閉一眼。
這個戰爭的起源並不確定,當地人有兩種的相互矛盾說法。一種是,當地船隻上的大砲起先用於抵禦海盜,最後在每年的複活節發射作為慶祝的一部分。在19世紀,當土耳其帝國(Ottoman)入侵者拿走了砲彈後,當地人開始用發射火箭來代替。
故事的第二個版本是村民想慶祝突厥民族(Turks)禁止的複活節儀式。希臘人自導自演了一場兩個教堂間的戰爭,讓突厥民族在他們慶祝復活節的時候離得遠遠的。
有些居民不喜歡這個火箭戰。在2004年BBC採訪中,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說:“我們在這個傳統的影響下活得像人質一樣。在“戰爭”中我們都無法呼吸,我們必須嚴陣以待以防被炮火所傷,因為如果你不小心的話,你可能會失去你的房子。”
4. 桑塔拉
外人常常把“桑塔拉”儀式(也稱“薩萊克哈那”)與自殺或是安樂死混為一談。耆那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之一,其側重於通過簡單的生活達到精神的修煉,而非縱慾。對於其信徒而言,桑塔拉是他們選擇崇拜的一種宗教權利。每年有多達500個耆那教的信徒活活餓死自己,為從死亡中解脫他們的靈魂,通過轉世獲得重生。他們卻認為這樣可以到達涅槃,那是極樂的最終境界。
基督教徒認為人的肉體是自身靈魂的聖殿,耆那教徒則認為他們的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對於從桑塔拉中活下來的人而言,這是值得慶祝並引以為豪的理由,因為他們用絕食誓言掌控著自己的救贖之路。
耆那教信徒不認為桑塔拉儀式是自殺,他們認為自殺是對身體的暴力行為,而桑塔拉並非暴力。桑塔拉是肉體上的痛苦,但靈魂轉變時,這種痛苦感可能會被欣快感所間斷。絕食的過程中,挨餓者身旁的人會一直扶著他。當這人接近死亡時,他們將其坐姿扶正,因為在耆那教的宗教裡,神靈從未睡覺。他們常常是坐著或是半坐著。
那些練習儀式的耆那教徒被其他教眾們視為聖徒。其他耆那教信徒可能跋山涉水而來為了見證、親歷,並且承蒙起誓犧牲者的祝福。一旦挨餓者死了,見證者們便唱誦神靈的名字。無論是僧侶還是俗人,無論是身強體壯還是病入膏肓之人,都會起誓絕食。女人起誓比男人多。多年來,這種做法一直在普通民眾當中存在爭議。2015年8月10日,印度的拉賈斯坦邦高等法院宣布桑塔拉儀式非法。但是,同年8月末,這項裁決受到了最高法院的質疑。
3. 哥斯達黎加鬥牛
墨西哥和西班牙的鬥牛通常以殺死牛結束,而哥斯達黎加的鬥牛則是一種更為人道的傳統,它把牛的地位提升成為一種聲望。沒有誰可以傷害牛,儘管它可以隨心所欲傷害或是殺害任何人且不遭報復。這些規定也許並不是出於對於動物的愛護,更多的是基於現實。因為數千名農戶以養牛維持生計,所以他們不希望牛被殺害。即便如此,一些動物權益保護主義者還是認為動物遭受了虐待。
當公牛進入哥斯達黎加競技場時,播音員便介紹它的名字以及體重和背景信息,其中包括它父親的鬥牛歷史。接著“鬥牛士”或者競技小丑把牛降服。大多“鬥牛士”都是未受過訓練的年輕男子,他們要麼是靠近柵欄呆著然後快速逃跑,要麼是傻乎乎地嘲弄公牛來逗樂觀眾。他們試圖盡可能地表現大膽有趣,以贏得活動組織方和讚助商的現金獎勵。
問題是當公牛開始進攻時,人們很難跑得比它們快。如果你無法盡快跨過柵欄,你只好希望公牛被其他人擾亂分心,因為你不允許傷牛,而只能躲避它,但它實在是太快了。
鬥牛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碰撞事故,牛會把人頂到空中,當人翻滾著摔下來時,有時還會被牛踩踏。“鬥牛士們”待在競技場的時間沒有限制。但儘管你呆的再久,牛也不會成為你的朋友。每年都有幾百個“鬥牛士”因為鬥牛受傷。
沒有人知道鬥牛傳統是如何開始的,但每年這個城市都會舉行鬥牛活動。當哥斯達黎加的年輕男子成年了,他們便會進入鬥牛競技場,這幾乎成為了一種成年儀式。28歲的喬恩卡洛斯塔(Jon Carlos Cattano)對哥斯達黎加時報記者說道,“這只是我們該做的事情,在有生之年至少參加一次鬥牛,這很重要。”
2. 互扔石子 Gotmar Mela
在印度,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每一年,以傑姆河(Jam River)為界的兩個村莊潘德胡瑪(Pandhuma),和薩沃高恩(Sawargaon)的居民就會用石頭互相打鬥一天,這就是著名的Gotmar Mela。打鬥開始前,河床中間會豎起一個頂部綁著旗子的樹幹。第一支取回旗子的隊伍就是贏家。
但是,當有人爬上樹拽旗子時,村民會向其扔大石頭,搞不好這會要了參賽者的命。每年都會有幾百人受傷,至少十七人死亡。政府官員曾嘗試勸村民用橡膠球代替石頭,但並沒有起作用,所有的禁令也由於村民的施壓一直懸而未決。
對於該節日的來源頗有爭議。其中一個版本是:一位來自潘德胡瑪的小伙子愛上了一位來自薩瓦高恩的姑娘,但是他們的父母不同意他們結婚。這對小情侶就決定私奔。當小伙子帶著他的愛人穿過河到潘德胡瑪時,薩沃高恩的居民開始向他扔石頭。於是潘德胡瑪的居民反過來在他們這邊向對岸扔石頭。最終,大家都同意這兩個孩子結婚,而且每一年都互相扔石頭來紀念這件事。
傳說的另外一個版本是,大約三百年前,潘德胡瑪的國王綁架了薩沃高恩統治者的女兒。當薩沃高恩的村民意識到這件事後,開始用石頭攻擊已經逃到河流對岸的潘德胡瑪國王。為了保護國王,潘德胡瑪的居民也朝薩沃高恩瞄準了扔石頭。國王這才安全回到自己的領地。如今,無論哪個村莊的新郎,都需要在一年一度的節日期間扔石頭來征服另一個村莊的姑娘做他的新娘。
1. 蜂巢搖滾音樂節
如果用“瘋狂”來描述每年在台灣台南的鹽水區舉辦的蜂巢搖滾音樂節(Beehive Rocket Festival)都太輕描淡寫了。蜂巢搖滾音樂節是慶祝中華新年(Chinese New Year)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的一部分。但是,從某些角度,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慶祝活動。我們之前討論過,在希臘的複活節火箭戰爭(Easter Rocket War)期間,向教堂發射了瓶裝火箭,而初衷並不是想傷人。
但是,在蜂巢搖滾音樂節,瓶裝火箭以大型蜂窩結構排列,人們自願接近爆炸的煙火,故意盡可能的受傷。你受傷的次數越多,來年就會越幸運。這些互相簇擁的人群隨著一波一波火箭的爆炸上竄下跳,頂峰時聽起來就像蜂窩裡蜜蜂嗡嗡的聲音。
大多數參與者都會帶保護裝備,包括防火衣以及帶面具的頭盔。一些年輕人靠信仰來“保護”自己,只帶了纏腰布和毛巾來保護眼睛不受高溫和碎片的傷害。儘管有著騎士精神,人們還是會受傷,有時還需要去醫院接受治療。
蜂巢搖滾音樂節是對兩百年前在這座城市爆發霍亂的回應。為了消滅引發此疾的惡魔,居民燃放大量煙火以期贏得上帝的青睞和保護。最終,霍亂平息了,而蜂窩搖滾音樂節也成為了一年一度祈求好運的活動。
這個男人一覺醒來,赫然發現發現門廊底下躺了一隻「大棕熊」賴在那裡不走...看到1:44秒時,我差點沒心臟病發
女友因為一台iPhone6劈腿,為了報復她,土豪買了九台iPhone6S...對她做出這等「慘無人道」的事~~~
外表是小貓,內心是老虎的霸氣喵星人來了,瘋迷日本網路,那英姿太帥氣了啊~~~
« 說走就走!1張JR東日本鐵路周遊卷,馳騁青森╳宮城╳秋田 離東京一點也不遠.....
#藝文活動 #三源小籠包 att #天主教 基督教 #gia 珠寶鑑定師 #tto 台全油封 #U Car #dot dot彩妝 #俏江南 att #amba 意舍 #anz bank #att 4 fun #pc man #htc one #HTC one v #one x手機 #藝文活動查詢 #台北藝文活動 #天主教基督教差別 #天主教 基督教 差異 #gia 珠寶鑑定師薪水 #u-car購車 #u car討論區 #台中藝文活動 #台南文化中心藝文活動2014 #2014藝文活動 #台北藝文活動查詢 #竹南鎮公所 藝文活動 #嘉義市藝文活動 #國軍藝文活動中心 #台中藝文活動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