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旅遊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這裡是現代化城市遺落的時間碎片!台北殊異風景在這~多次出現在電影鏡頭中,儼然成為一個活的攝影棚!

看不見的寶藏─寶藏巖聚落在台北

這裡是現代化城市遺落的時間碎片!台北殊異風景在這~多次出現在電影鏡頭中,儼然成為一個活的攝影棚!

文 :謝宇婷

它是這個城市難以定義的角落。比鄰熱鬧的台大生活圈,卻鮮少有學子來此;坐落在新店溪畔的小山頭,環河快速道路橫切過天際線,它像是現代化城市遺落的時間碎片,偶然沿著河濱騎車經過,讓人彷彿進入懷舊電影的場景。

它是寶藏巖聚落,不依循整齊線性的都市計畫,成為台北的殊異風景。因此,從早期《汪洋中的一條船》、《南國再見!南國》到近期的《麵引子》、《醉˙生夢死》,它多次出現在電影鏡頭中。對侯孝賢導演而言,寶藏巖就是一個活的攝影棚[1]。

 

[1] 電影「南國再見!南國」取景寶藏巖

這裡是現代化城市遺落的時間碎片!台北殊異風景在這~多次出現在電影鏡頭中,儼然成為一個活的攝影棚!

圖:麵引子劇照

 

但寶藏巖不單單是一個被觀看的藝術裝置,一處被幻想的城市景觀,它的獨特跟可貴,在於它是個真實的、有人居住的聚落,它看似簡陋拼湊的建築、狹窄的巷道,都有居民生活的痕跡。在城市的邊緣,即使過去的基礎設施不便利,它依然是一群人安身立命的場所,盛裝著他們在這座城市的夢想跟淚水。

 

 

寶藏巖的故事,要從清朝開始說起,「巖」是當時閩南移民對寺廟的稱呼,寶藏巖即是其中之一。從康熙年間建廟,它在十九世紀後成為公館古亭一帶,泉漳移民的信仰中心。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兩百萬軍民要安置在原本只規劃有六十萬人口的台北,許多沒有官階的低階軍人跟眷屬,只能自力救濟,在政府分派的軍營附近拼湊房舍,華光社區、紹興社區就在這樣的背景出現,寶藏巖亦如此,在新店溪畔的軍營旁自力造屋,形成小型聚落。後來隨著六七零年代,台北快速發展,湧入大量城鄉移民,除了原本的榮民眷屬,寶藏巖廉價的租金也成為移工、移民及年輕學子的棲身地,形成一個多元混雜的聚落。

但是這樣的都市生態,並不見容於理性單一的都市計畫。1993年,寶藏巖被公告為公園用地,必須拆遷,但同時期的十四、十五號公園強制拆遷引發了不少負面的社會輿論,讓政府決定暫緩全面強制拆除。隨後台大城鄉所師生進駐,以及OURS跟崔媽媽等非營利組織進駐,協助處理租戶跟日後的規劃。  

2004 年,台北市政府依照《文資法》正式通過寶藏巖聚落全區為「寶藏巖歷史建築」,後來調整為歷史聚落,是台北市首例。其理由是,「公館地區、小觀音山下,寶藏巖聚落為戰後臺灣城市裡,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是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者,在都市邊緣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從違建物到被肯定價值的歷史聚落,寶藏巖的案例翻轉了我們對文資保存的固有概念。不只是建築物本身的美學值得關注,其承載的社區關係跟歷史脈絡,對都市紋理的了解同樣重要。

由一群台大學生拍攝的寶藏巖紀錄片《兩處》[1]提到,保留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選擇。爭取保留只是第一步,該怎麼保留才是更大的難題。寶藏巖的異質組成、它在城市的邊緣位置,以及它的草根活力,都讓它吸引了影像工作者的目光,成為多部電影的拍攝地。藝術,會不會是寶藏巖新的出路?OURS小組因此提出「共生藝棧」的構想,並在龍應台擔任文化局長時,確定寶藏巖將往藝術村發展。

 

[1] 《兩處──寶藏巖與嘉禾新村的老屋保存》

這裡是現代化城市遺落的時間碎片!台北殊異風景在這~多次出現在電影鏡頭中,儼然成為一個活的攝影棚!

圖:引用自後博物館的地方實踐—寶藏巖

 

目前寶藏巖的規劃為「藝居共生」,分為寶藏家園、藝術家駐村還有青年會所。來往寶藏巖的有住了一輩子的居民、待上一兩年的藝術家、留宿幾晚的背包客,跟停留數小時的訪客,該怎麼平衡他們對空間的需求?從2012年開始的大型燈節,吸引不少人潮,但是來此探訪的觀光客,如何認識居住者的故事而不讓居民感到被窺看[1]?藝術家又該怎麼拿捏跟居民的互動?而當老住戶凋零之後,寶藏巖會不會只剩下藝術村?許多的問題,都還在摸索中。

 
 

«  

  »

#背包客旅遊  #台北市政府  #啤酒屋 台北市  #清粥小菜 台北市  #食品材料行 台北市  #大埔鐵板燒 台北市  #海鮮吃到飽 台北市  #素食餐廳 台北市  #港式飲茶 台北市  #川菜餐廳 台北市  #跳蚤市場 台北市  #布行 台北市  #重機駕訓班 台北市  #k書中心 台北市  #貨車出租 台北市  #高雄背包客旅店  #高雄背包客旅館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大埔鐵板燒菜單  #大埔鐵板燒加盟  #海鮮吃到飽  #新竹海鮮吃到飽  #日本旅遊背包客  #香港背包客旅館  #台中 背包客旅店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相關推薦

到嘉義中埔的餐廳用餐,主菜尚未上桌,先來道開胃菜,端出來的,竟是幾片厚厚的石蓮花;淋上蜂蜜的葉片,微酸中勾引出蜂蜜的甜味,宛如香甜的黑珍珠蓮霧,原來這裡曾經是「石蓮花的故鄉」,全盛時期,道路旁、圍牆上到處可見石蓮花。要到「石蓮花的故鄉」中埔鄉灣潭村,需從台三線轉進134縣道,先經過鹽館村「綠盈牧場」...

全文檢視 →

哥倫比亞的卡諾-克裡斯塔勒斯河(Cano Cristales)也被稱之為「彩虹河」、「五色河」或者「來自天堂的河流」,堪稱世界上最美之河。這條奇河位於梅塔省的馬卡萊納山國家公園,每年吸引國內外的大批遊客,尤其是畫家和攝影師。隨著雨季結束,河水水位下降,卡諾-克裡斯塔勒斯河開始上演顏色盛宴。它的五色指...

全文檢視 →

提起墓場,許多人會聯想到無數的恐怖電影,但實際上真正身臨其境,墓場更多帶給人的是寧靜和安然。西方沒有風水觀念,所以墓場大多排列有序,從高空鳥瞰,有一種別樣的美感。▼白天看起來很安詳的感覺,一點也不恐怖!▼大水中的墓場,藍白相間別有一番風味▼每個十字架都是一個安靜下來的靈魂▼每個墓穴都是一個小小的花園...

全文檢視 →

攝影除了拍攝美麗的風景、人物,還可以用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位攝影師就用相機記錄了電線是如何製作而成的。 電線是現代世界最基本的元素,和空氣一樣,電線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卻不可或缺,從這些圖片中看來,平日裡攪成亂麻的電線的生產工藝可不一般。攝影師E. Golovach向我們展示了銅質電線生產背...

全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