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旅遊旅行應援團主持人有誰@《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時報出版

旅行,不只看見美好。《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時報出版

我相信旅行包括了美好的內涵,如瞭解、珍惜、反省以至和平;

問題是,怎樣才能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放大,取代浪費、自私和毀滅?

關於那些希望與苦難,關於旅者如何觀察、理解與回應。

在中國的農村,我們看見名符其實的「家徒四壁」;在印度,看見人口爆炸與貧窮相乘、造就最不宜人居的城巿;在尼泊爾,患有愛滋病的小孩被遺棄、販賣;在敍利亞,家園被戰火摧毀;在巴勒斯坦,巨型圍牆隔絕了世界;在約旦,伊拉克難民身無長物,只有殘疾與渺茫的希望……

透過旅者的眼和筆,我們看見這世界其實沒有想像中美好;

但我們也透過同樣的眼和筆,看見那些與仇恨相生的良善,與苦難並存的希望。

香港女孩將教育、衛生、食水帶進尼泊爾的貧窮偏鄉;11 歲的巴基斯坦小女孩冒死爭取女性受教權;21 歲的女孩讓監獄中的無辜小孩擁有安穩的生活……還有努力消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仇恨的民間團體、被嚴密監控卻堅持書寫的西藏作家,以及那些為愛滋病童開設孤兒院、親力親為幫助難民度過難關的人們……

不一樣的旅人,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沒有自然而生的幸福,沒有本來就存在的和平,所有的一切都是得來不易。他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在告訴我們──

理解這世界愈多,我們愈有希望指向一個美好的世界。

 

---本文摘自《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一書,時報出版。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時報出版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

是獵物也是獵人|以色列 & 巴勒斯坦

大時代|馬來西亞

讓世界不再需要翁山蘇姬|緬甸

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西藏

 

精采推薦

唯色(詩人/作家)、張翠容(《行過烽火大地》作者)、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作家)

專文推薦!

 

沈旭暉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段慧琳 主持人/作家

馬家輝 作家

張鐵志 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

梁文道 知名作家

黃于洋 《路過》作者

溫士凱 旅遊美學作家暨廣播主持人

藍白拖 背包旅人

盛情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輝是「社運人士」,但他充滿浪漫主義的激情,擇善固執。過去兩年他雖然環遊世界,但字裡行間,仍能發現他走到哪裡都忘不了香港。既在地、又離地的遊記,只此一家。──沈旭暉

 

「新世代的香港切‧格瓦拉」,這是我想給林輝的稱號。一趟旅程中,世界可以供給我們無限的養分,但我們可以供給世界什麼?這本書可以給你最好的答案。──段慧琳

 

新一代的國際視野,不是獵奇尋新,沒有大驚小怪,有的,是人文的關懷和共生的悲願,以及,香港人獨有的幽默感。林輝,一個值得記住的港仔名字。──馬家輝

 

對公民社會的建設傾注心力、希望人人生活有所改變乃至世界得以改變的林輝,書中篇篇故事並非純粹的旅遊札記,除了披露異域風光及別樣人生,更有不一般的深刻意義。──唯色

 

林輝是一位不滿於路上景致的旅者,不斷追尋、探索、發掘,然後為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界,展示出不一樣的人文風景。透過他一五一十如水銀瀉地般的陳述,令人驚覺地球是這樣的多變萬化,人世間是如此的悲喜交集。──張翠容 

 

我與林輝認識多年,他是香港新一代青年中活躍的文化評論人和社會行動者,使得本書既有旅遊書應該具有的、拓寬讀者視野的意義,又充滿著對我們身處世界的深刻反思。──張鐵志

 

林輝的筆下描繪的是一個個人們未曾聽聞的公民運動與那些遷移者的背影所述說的故事。那些我們需要知道,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的事。他細膩入微的觀察,冷靜沉著的筆調,說著一個又一個遙遠的故事。──黃于洋

 

旅行教我的一件事──那些只執著在眼前事物的人,永遠看不見退一步的不同視野,以及更大的美好畫面!旅行,不是用來炫耀的,而且用來學習、反思及尊重的。我在林輝的《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中,看見了我所信仰的旅行意義和真諦!──溫士凱

 

一個香港時事專欄作家,不會因為旅行到馬來西亞,就正巧遇到住在吉隆坡的緬甸撣族難民。真正影響人生的,不是我們在做什麼,而是我們的生命本質是「誰」。──褚士瑩

 

旅人是廚師的化身,越關心社會的旅人越會炒出有層次感的菜色。若你害怕平淡無奇的旅遊文字,這次,不妨試試「阿輝師」的港式口味,你會嘗到味道後面的另一個味道,看到世界背後的另一個世界。──藍白拖

 

作者簡介

林輝

香港人,畢業於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曾為青年團體圓桌研究及教育協會(Roundtable Community)全職總幹事,也是時事評論人、社會運動者、註冊社工、香港多個媒體專欄作家及主持。活躍於香港公民社會,尤其以參與保衛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反高鐵及反政改等社會運動在香港為人認識。 2007 至2008 年間,曾獨自到雲南、西藏、尼泊爾及印度等地旅行,為時 11 個月;最後 3 個月,由西藏拉薩獨自騎單車經雲南到達泰國清邁。回港後成立團體「責任行者」,推廣責任旅遊(Responsible Travelling)──藉由觀光旅遊發展,促進當地文化維護、環境保育、弱勢團體協助等。 2012 年夏,應綠色和平之邀乘坐極地曙光號(Arctic Sunrise)前往北極,協助推廣「守護北極」(Save the Arctic)全球運動。 2012 年秋,獨自出發進行環球旅行,現為環球旅行者和旅遊作者,為香港及馬來西亞多個媒體如《經濟日報》、《明報》、《旅行家》雜誌等撰寫專欄。出發至今,已走過亞洲、歐洲、中東、中南美洲等 40 多個國家。臉書專頁──《和我一起遊世界》:https://www.facebook.com/goaroundtheworldwithme

 

目錄

 

專文推薦

作者序

序章 香港   

I Must Change My Life    

Chapter 1 新疆   

  • 我的西域,你的東土
  • 新彊難解結 
  • 改變中的白哈巴  
  • 賣國賊?  

Chapter 2 西藏  

  • 風轉的咖啡館    
  • 說真話的唯色    
  • 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  
  • 藏地騎行──我所遇見的善良與強韌    

Chapter 3 尼泊爾

  • 如果這是西藏人的樂土  
  • 未來之村  
  • 義工旅行  
  • 把小孩從獄中救出來    
  • 尼泊爾公民社會的關鍵字:自救 
  • 遇上吳蚊蚊 

Chapter 4 印度  

  • 又愛又恨  
  • 震撼南亞的兩個少女    
  • 小西藏    
  • 被遺棄的殖民主義 
  • 印度愛情故事    
  • 內在的旅行 

Chapter 5 馬來西亞   

  • 能溝通就好 
  • 大時代    
  • 種族融和,如何可能?  
  • 抵住發展的巨獸  
  • 那些我得到的,和香港正失去的善意  
  • 外來人    
  • 從緬甸到馬來西亞的逃亡路    
  • 拍不下的風景    

Chapter 6 緬甸  

  • 讓世界不再需要翁山蘇姬 
  • 不做幫凶  
  • 緬甸的未來 
  • 萬佛之城  

Chapter 7 土耳其 & 賽普勒斯

  •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美    
  • 錯和浪費的權利  
  • 歷史,在負隅頑抗 
  • 庫爾德族在土耳其 
  • 統一之路漫漫    
  • 彩虹社區  

Chapter 8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 強大的小國 
  • 單一種族,多元文化
  • 每個人都是對的? 
  • 耶路撒冷,誰的聖城?  
  • 留下來,不放棄
  • 是獵物也是獵人  

Chapter 9 約旦 & 埃及 

  • 難民的故事
  • 失落之味  
  • 失去希望的抗爭  
  • 令人失望的世界級金字塔 
  • 穆斯林兄弟會與埃及的坎坷民主路    

後記 世界的苦難太多,但是……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時報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

#背包客旅遊  #旅行應援團 主持人  #新聞夜總會 主持人  #笑話謎語 com  #twdvd com  #the soho  #cnn com  #香港中文大學  #round  #table pc  #pc world  #net book  #note book  #ipad book  #the i pad  #高雄背包客旅店  #高雄背包客旅館  #旅行應援團主持人有誰  #旅行應援團主持人邵庭  #笑話謎語  #笑話謎語題目and解答  #日本旅遊背包客  #香港背包客旅館  #台中 背包客旅店  #笑話謎語大全有題目有解答  #笑話謎語大全  #冷笑話謎語題目  #笑話猜謎謎語  #冷笑話謎語題目和答案  #冷笑話謎語

相關推薦

過年除了吃喝玩樂,開心地與親人朋友團聚,也是祀奉神明祖先的好日子。『年初一』為一年之始,即代表著萬象更新的意義,最適合搶頭香、拜神明、點光明燈,祈求一整年的平安幸福,若是生肖逢太歲年也可以到廟裡安太歲,年節期間還可以迎接財神,準備初五開工後一整年的財運亨通。新春最熱鬧 搶頭香 每年大年初一最令人興奮...

全文檢視 →

連續6天的農曆春節連假即將來臨,但在每個人的心中總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休假6天不用上班,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還可以到處趴趴走。憂的就是每個人都在放假的時間,想要往外跑四處溜搭,舒解一年來辛勤的工作壓力,所以在台灣的熱門觀光景點、遊樂地區都是滿滿的人潮和車潮,不但交流壅塞,排隊等候也大大影響...

全文檢視 →

離台北市只需40分鐘的桃園市擁有豐富的客家文化與傲人景色,每到假日總吸引民眾到桃園一遊,放鬆身心。假日的大批人潮也帶起桃園餐廳的盛起,尤其在意想不到的角落,都能巧遇風格各異美食餐廳。像是角板山行館裡的「角板山行館咖啡」、藏隱山中的「普拉多民宿」、偏僻公路旁的「zoo zoo cafe」,多元的料理和...

全文檢視 →

魯菜,從字面上看來直覺是山東菜,不錯,正是取該地簡稱「魯」字命名。其料理發展歷史悠久,依據《尚書》禹貢篇記載,至少在夏朝山東已開始用鹽調味,北魏的《齊民要術》更詳細闡述山東地區的烹調技術,無論是煎、燒、炒、煮、烤、蒸、腌、臘、炖、糟,應有盡有,直到宋代成為「北食」代表,明、清兩代更高舉為宮廷御膳主體...

全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