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這個平日極為寂靜的小鎮。以市區為中心,可走到許多山景潭色,因為城市外來移人口進駐,鎮上店鋪逐漸有了不同色彩,小小的咖啡廳、手創物品、地方農產再製品,慢慢長在這個土地,每家都極盡能量地昭告花蓮的美好與地理風貌。
當地人擁有的是成長時風土民情汰換的回憶,他們純樸而堅定,像樹一樣,風吹雨打仍紮在土地上;而因為愛而依戀於花蓮的人,將蓬勃的熱情與生命力立足於此,像花般,為它填上活力與朝氣。
選擇了一段旅行,駐足的地方成了對那方的意象,「花蓮日日」於我便像旅行的歸宿般。
站在節約街口定神凝望,這棟擁有三角窗的老房已看望了花蓮四十年光陰,是四代同堂的家屋,透過家族的興建與監造,一層又一層地累積了時光痕跡,如今依然溫潤,店面的洗禮讓她翩然俊雅,成為單人旅者能親近的民宅。
「尋找在地的美好」,似乎也像是一樓店舖內的宣告,展在眼前的有些是過去的老件,五○年代的熱水壺、掃把、陶藝者的飯碗、茶杯、菜盤,塑膠繩編織的提袋,花蓮石材打磨成杯墊、刮痧板,木製桌墊、在地手工肥皂、乳液,林林種種把路人的腳步拉住,駐足細品,看見的是台灣地方史,人民使用的器具,其美感與經典,都說著文明的腳步與歷史的轉折。我們選擇的物品樣貌,就代表對生活美感的經驗。
沿著一樓旁的階梯走入民宿,延伸至二樓、三樓、頂樓,那些零碎的生計用具,像是緬懷的年代,小角落保留下的磁磚、燈具、紗窗、對聯,樸質的模樣,對應明亮柔和的牆壁色彩,融合的極為協調。美學是生活經驗,選擇生活物件,源自於品味與文化的教養,以眼辨識,便能明白創作者的心靈。
黑暗的時刻頂樓空氣稍涼,微弱的光埋在視線最遠的美崙山鋒,浩瀚蒼穹、白天褪去,深夜到黯淡,走下階梯,房內亮著暈黃的光,房裡擁有最低限度的物質,一張床,適當硬度的床墊、柔軟潔白的棉被,天藍色的厚窗帘擋去外頭庸擾,繽紛的單人老沙發,邊桌,藍白拖鞋,浴缸、洗手檯、廁所、浴巾,只擁有絕對必需之物,少是多,簡單就是豐富徹底實踐,人成了旅行的主體,日日審美的奉條是條理整潔的「精不在多」原則,因為留白,所以有了「看見」,內在的生態靜思而浮現,孤獨好像是為改變而做的準備,無所事事之時,閱讀和寫作,鍛鍊和紀律,逐一安置。聽著音樂,沉默的拭去一日塵埃,飲入滾燙的咖啡,時間一點一滴流盡了。
旅行令人既寂寞又感受豐富,這是獨自行走最美好的時刻,離開熟悉安全之地,徜徉冒險嶄新的感覺讓人興奮,所有事物都突然鮮活了,千里路尋訪自我中最值得便是這個。
夜,過了。黎明從窗簾射入一道光芒,走下餐廳,前日的西式早餐更替為清粥小菜,眨眨眼每日都有新變化,明亮的窗迎面而來的陽光,離開迷惑的都會廣告情境,陶醉在異於工作外的生活,尋找不同年紀的主見。是啊,隨著年紀增長,更新不見得是唯一的價值,活過物資匱乏、為生計奔走的年代,更新代表一種希望與進步,人們希望褪去所有古老陳舊的一切,脫貧往富足豐盛而去。
我們願意打掉一棟平房,開墾出大樓,提供更多居住的地方,破壞遺蹟建立新基地,期待改觀換取革新證明,歷史足跡逐漸漂浮消散,慢慢地,故人開始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但如今,及時,已有人逐漸將老屋身軀照顧,洗去斑剝破舊,用熱情與青春灌溉,把地理的經歷掀起,讓子孫還能知道這地方的以往,並入住去經驗它。
在這混沌不明的爭奪年代,幾十年來,這棟樓房依然是鎮上的容顏,並且衍生成民宿,像是一片廣闊的綠田,得以被親近。居於此,貼近歲月造化後的市景,人生的洄瀾,歷歷再現。
本文摘自《地方回憶錄》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凱特文化》網站;《凱特文化》官方粉絲團】
#背包客旅遊 #清粥小菜 復興南路 #台中 咖啡廳 安靜 #台中 咖啡廳 讀書 #高雄 咖啡廳 讀書 #台北 咖啡廳 推薦 #台北 咖啡廳 包廂 #台南 咖啡廳 讀書 #東區 咖啡廳 看書 #清粥小菜 台北市 #清粥小菜 台北車站 #快8 粉絲團 #粉絲團 100 #便宜機票網 背包客 #熱水壺 推薦 #高雄背包客旅店 #高雄背包客旅館 #清粥小菜 復興南路 小李子 #日本旅遊背包客 #香港背包客旅館 #台中 背包客旅店 #無名子清粥小菜 #台中清粥小菜 #96清粥小菜 #王文政清粥小菜 #高雄清粥小菜 #清粥小菜菜單 #新竹清粥小菜 #台中咖啡廳的精選早餐 #台中咖啡廳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