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旅遊新竹火車站時刻表@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新竹車站3招微整形大進化

撰文.Jimmy 首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擁有百年歷史的台鐵,一直是許多人日常生活通勤、出遊所選擇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儘管經歷過無數次的設計和限定的聯名活動,短暫地創造話題,然而,缺乏統一的設計性和不符合時代需求的風格,總是讓人感到惋惜。上周落幕的台灣設計展於新竹舉辦,不僅成功吸引了280萬人造訪參觀,同時也讓擁有300年歷史的新竹獲得重新審視的契機,其中,新竹車站的大翻身也是本次設計周活動的另一個隱藏版彩蛋。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新竹車站3招微整形大進化

過往的新竹車站,儘管擁有台灣至今依舊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帝冠式設計風格,同時也是全台最古老的國定古蹟車站,然而,經過無數次的整修調整,就像是在一顆美麗的蛋糕上添加了過多累贅的裝飾,讓這座車站和台灣其他的車站一樣,都顯得過於繁雜紛亂,不僅無法呈現古蹟建築本身既有的美感,也讓使用者在使用上也顯得無所適從。

作為城市的出入口也代表城市的第一印象,車站外觀極具日式優雅風範,然而踏進內部空間卻被眾多紛亂訊息及色彩所干擾,讓車站之古蹟風貌與氣質略顯雜亂。由台灣設計研究院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攜手合作,邀請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博瀚設計工作室一起為新竹火車站進行設計改造。

新竹火車站擁有國定古蹟的身分,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下不可任意變動及修改,更不得隨意碰觸古蹟本體,這間接也提高設計的困難度,同時也為配合新竹火車站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案,在眾多考量之下,設計團隊提出「微改造」計畫,透過「設計力」的整合,將售票亭立面、天花板、售票機、指標示等各種元素重整設計,讓色彩雜亂、指標不清的車站內廳,變成親民友善,重現車站歷史風貌與氣度。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新竹車站3招微整形大進化

Change 1-調整光源重新定義視覺引導

在古蹟天花架構無法重置前提之下,採用色容差控管技術LED平板燈,以連續性線型排列呈現零色差的質感表現,簡化天花線條,以「光」為整體空間加分,帶來煥然明亮、風格節能的全新感受,延伸寬闊視野;服務中心及售票口櫃台置換清透玻璃、時刻表電視由售票亭上方挪移至售票人員後方,讓乘客與服務人員間視線將更清晰、時刻表閱讀性更高,提升服務品質及觀感;除此之外,將原本錯落候車大廳各處的移動式公佈欄挪移至售票處旁,清爽空間視覺,並減去過度的公部門張貼文化。

Change 2-優化視覺標誌的再定義

新竹火車站指標示設計優化遵循著2016年臺鐵指示系統規範及2020臺鐵品牌識別系統規範2項原則,需在既有的框架下以設計優化的方式將新竹火車站舊有指示標汰舊換新,一方面得延續既有導示應用邏輯並依循臺鐵色彩應用規範,另一方面需優化現有圖標設計並統一中英文字體、去除刻板色彩印象,重新設計編排乘車時刻表更清楚易讀,運用設計手段讓指標示系統更加融入公共環境。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新竹車站3招微整形大進化

Change 3-刪除過多累贅的使用干擾
就像台灣各地的火車站一樣,有限的空間中總是塞入太多的資訊,不僅造成整體空間變得更加侷促,使用者其實也無法有效閱讀吸收資訊。因此,本次的改造其實大刀闊斧地採用「減法設計」,透過簡化、去蕪存菁的手法,將車站內繁雜的海報、指標、說明予以去除並統一化,透過大量的留白,把空間還給使用者,同時也能有效促進車站人流使用的效率。

【更多資訊請上《毅傳媒》;《毅傳媒》粉絲團】

«  

  »

#背包客旅遊  #LED LCD看板  #新竹火車站  #建築師事務所  #LED 5W價格  #32 LED  #LED 10W  #LED 7W  #10W LED  #42 LED  #50 LED  #5W LED  #37 LED  #LG LED  #12w LED  #高雄背包客旅店  #高雄背包客旅館  #新竹火車站時刻表  #新竹火車站附近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  #32 led電視  #日本旅遊背包客  #香港背包客旅館  #台中 背包客旅店  #新竹火車站美食  #新竹火車站住宿  #新竹火車站地圖  #新竹火車站電話  #新竹火車站地址

相關推薦

我們大多數人皆把日常生活中許多「奇蹟」視為理所當然,現在,就讓An和Ria兩位從未飛行過的阿嬤,帶我們重新感受首次搭飛機時的感動~▼對飛行感到陌生的An認為,飛機代表好多人、好多行李,她對這個掛在天空的玩意兒不安心。無論收費多少,都不會想要走進機艙裡,而寧願去搭巴士▼勇敢的Ria則是甚麼都想嘗試,她...

全文檢視 →

各國的公園遊樂場~ 來選一下你比較喜歡哪一個國家的呢?▼德國▼印度 (看起來好有質感唷~不覺得有《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艘船的感覺嗎??)▼巴西▼法國 (設計跟創意100分!!!)▼泰國 (廢物利用不錯唷~)▼中國▼美國 (跟台灣的很像~~)▼南韓(這真的有點...

全文檢視 →

飲食習慣和內容隨著國家文化、職種而有所變化,加州攝影師Peter Maizell和他的妻子踏遍全國約30個國家,紀錄了在地人們的一天三餐,並出版成攝影集《What I Eat》,裡面包含了80個不同職業、國家的人的一餐,原來大家都吃這些東西啊! 見識到各國各職業的飲食內容機會難得,乾脆來猜猜看,吃下...

全文檢視 →

朋友開飯店,吃飯付錢,大家覺得理所當然; 朋友開商場,買商品付錢,大家覺得理所當然; 朋友做攝影,大家會覺得按幾下快門不用成本不值錢。 飯店打折,大家說:這朋友真好。 商品打折,大家說:這真夠意識。 拍片打折,大家會覺得這個朋友有點小氣。當大家看到一張好照片,其實它就是飯菜,就是商品,就是生存的寄託...

全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