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旅遊國立故宮博物館@張小茵-襄陽米公祠 書法藝術的寶庫

為書法、怪石癲狂的米芾


張小茵-襄陽米公祠 書法藝術的寶庫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建於元代,擴建於明代,是紀念北宋書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堂。庭院清靜,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銀杏參天,散發出寧靜致遠的氛圍,內室也收藏許多米芾臨摹的書法名作,如《蜀素帖》、《研山銘》,另收藏與其並稱「北宋四大書法家」的蘇軾、黃庭堅、蔡襄等人筆跡,供眾瞻仰,時常可見喜愛書法的旅客駐足,仔細研究筆韻的身影。
張小茵-襄陽米公祠 書法藝術的寶庫米芾,初名黻,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湖北襄陽,自稱「米襄陽」,因其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過於癲狂,而有「米癲」之稱。其工於書法,作書十分認真,明代范明泰所著《米襄陽外記》記載:「余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可見創作態度嚴謹。

元代倪鎮詩《題米南宮拜石圖》:「元章愛硯複愛石,探瑰抉奇久為癖。石兄足拜自寫圖,乃知顛名傳不虛。」從詩作看來,米芾對喜愛怪石一事頗為得意,據說當時有塊自南唐後主李煜留傳後世,愛石者為之痴迷的奇加,輾轉流到米芾手裡,欣喜若狂,即抱眠三日,興揮毫留下千古名作《研山銘》,此書後續離奇失蹤,直到2002年3月中國政府才在日本藝術品拍賣會贖回,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張小茵-襄陽米公祠 書法藝術的寶庫
走進米公祠,左側有座亭子,扁額上頭寫著「潔亭」,「潔」字有整潔之意,因米芾有過度愛乾淨的癖好而得名,坊間相傳,米芾見一名叫段拂,字去塵的男子,即興高采烈的說:『你既「拂」又「去塵」,自然是乾乾淨淨,實在是我的賢婿啊!』於是便把女兒嫁給他,這無厘頭的作風,在古代可說是史無前例,比現代還前衛。

另有一次,米芾邀請忘年之交曾祖到家作客,順道讓他目睹稀世硯台的風采,曾祖知道他有潔癖,特地用手帕擦手,才拾起硯台把玩,但心想:這外觀真不錯,不知道磨起墨來如何?等不及米芾差僕人拿水過來,便吐了一口口水在硯台上,磨起墨來,米芾面有難色:「這硯已弄髒,我不要了,送給你吧!」曾祖見事態嚴重,立刻放下硯台,再三道歉,隨即告辭,沒想到兩天過後,米芾仍派人把硯台送至曾祖家中,其潔癖性格可見一斑。
張小茵-襄陽米公祠 書法藝術的寶庫一棵約400多年的銀杏古樹,是米公祠裡醒目的自然景觀,周圍鐵鍊層層環繞,最上層掛滿許多印製「招財進寶 財源亨通」的紅色布條,第2至3層則是手工刻劃的祈願木片,抑或堅固的金鎖,上面盡是每個來過這裡的旅客,敬虔許下的願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我希望我以後可以把書法練好,在一代書法名家米芾看來,這應是最感心慰的祝福吧!



«  

  »

#背包客旅遊  #故宮博物館  #犀牛 蟑螂 愛乾淨  #便宜機票網 背包客  #機票比價 背包客  #北京故宮博物館  #台北 背包客 住  #富御珠寶 博物館  #沐舍 背包客  #強辯樂團 不知道  #台南 博物館 徵才  #台南 博物館 奇美  #台南 博物館 免費  #台湾 台北 博物館  #藝術品拍賣  #高雄背包客旅店  #高雄背包客旅館  #國立故宮博物館  #台北故宮博物館  #日本旅遊背包客  #香港背包客旅館  #台中 背包客旅店  #故宮博物館怎麼去  #故宮博物館門票  #故宮博物館翠玉白菜  #故宮博物館簡介  #故宮博物館開放時間  #故宮博物館展覽  #故宮博物館介紹  #故宮博物館心得

相關推薦

記者黃玉鼎/台中報導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去年舉辦「我愛臺灣黑熊-大雪山尋熊趣」活動,今年續推出「探索大雪山-尋熊趣」活動;東勢林區管理處表示,即日起開放一百個名額預先報名,可享禮遇,籲請熊迷們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臺灣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屬亞洲黑熊的種群之一,是台灣陸域上最大型的食肉目動物,由於...

全文檢視 →

【玩全台灣旅遊網報導】看過了太魯閣的千巖競秀:群山聳立;感動過七星潭的澎湃汪洋、寬廣海岸之後~一路往南,來到2014年全新落成的「花蓮‧樂活休閒飯店」,高聳巍峨的建築主體,以樸實淡雅的大地色系落腳於寧靜的花蓮地區,戶外的綠意景致增添了屋內的溫潤氣息,讓人更加體會到花蓮的寧靜、悠然、閒情。 五人三面海...

全文檢視 →

【玩全台灣旅遊網報導】因應時代的變遷,許多產業為了突破瓶頸、尋求發展,在經濟部的輔導下,逐一轉型成為觀光工廠,除了維持原有的生產體系,更結合觀光,發展育樂共有的遊憩面向,遊客們可以藉由參觀、解說、玩樂和親手製作,深入了解每個產業的發展和運作,更能對產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遍布全台的觀光工廠共有133...

全文檢視 →

記者鄭永德/台南報導高雄市六龜區中興社區在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推動農村再生社區旅遊黃金鍊計畫下,6月24日舉辦踩線團,廣邀媒體與部落客前來搶先體驗,以「綠野仙蹤.來去遛龜」為主題,將桃樂斯小女孩在奧茲國和獅子、機器人、稻草人追尋勇氣、心和智慧的歷險故事,串聯社區內產業、店家與景點變成零碳足跡一日...

全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