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旅日本美食之旅@【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慈湖,在大溪也算是很著名的觀光景點,
兩蔣所指的就是蔣介石和蔣經國先生,
是兩位蔣總統的行館與生前死後去的地方。

大停車場旁,紅磚建築外觀,是慈湖遊客中心
入口處兩尊前兩蔣的Q版大公仔相當可愛,吸引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遊客中心內展示先總統總公生前事蹟圖片,雖為複刻品,也是非常精采,
時間上迎合的話,聽著導覽介紹,將可更進一步了解及認識,
而遊客中心內的涼爽冷氣,也是吸引不少遊客進門避暑休憩,
只是記得不要在館內飲食!留給大家乾淨的參觀品質。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慈湖分為前後慈湖, 一般所指的慈湖為前慈湖,而後慈湖近來才開放,
採預約參觀,對後慈湖的神秘面紗有興趣的朋友,可考慮,當天時間來不及,
不然Irene也想前往後慈湖一窺究竟。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前慈湖為一座約5公頃的「新埤」,湖水平靜,有不少天鵝悠遊其中,
風景秀麗,只要有到慈湖旅遊的遊客,無一不在此合照留念。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循著湖畔的綠蔭小道前往,即可抵達蔣公陵寢

在先總統蔣公逝世前是「慈湖賓館」,做為其行館之用,
1975年4月5日,蔣公逝世奉厝於慈湖,改稱為「慈湖陵寢」。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仿四合院閩浙型式建築的平房,白底淺藍相搭,聖潔而莊嚴,
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後方山壁也設有一處防空避難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慈湖陵寢除了謁靈外,最精采的還有陵寢門外的儀隊換班儀式
每逢周末假日的衛兵交接儀式,讓國內外遊客們照相機拍個不停,
是很值得參觀的活動,也辛苦了這些站崗的衛兵,艷熱的天氣中,汗水狂滴。

慈湖的寬敞草皮上,設置了慈湖雕塑紀念公園
將解嚴後各地閒置的蔣公銅像搬移至此,各種呈現方式應有盡有,
替翠綠的草皮增添了不少風采,據悉如今已設置超過150座記念銅像。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園區內一景,隨拍。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前往時正值北橫旅遊節的活動,招募街頭藝人表演換得北橫的住宿與旅遊,
相當不錯的概念,有興趣的朋友搞不好明年還有類似的活動喔。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園區內可見一可愛的妹妹到處找人抱抱,要抱齊1000個人的活動,
其實只是要喚起台灣人的熱情罷了,台灣人不像外國人來的熱情,
藉此活動讓情感熱起來,不要再含蓄內斂!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兩蔣文化園區

原文出自:http://www.wretch.cc/blog/irene521/13385488

«  

  »

#美食之旅  #照相機 零售及修理  #照相機 批發及製造  #明福台菜 blog  #赤坂拉麵 blog  #李西餐廳 停車場  #森鐵板燒 blog  #比薩茶坊 blog  #肉蛋吐司 blog  #新竹名產 blog  #布蕾派對 blog  #台亞加油站 etc  #canon 照相機  #sony 照相機  #新力 照相機  #香港美食之旅  #台南美食之旅  #日本美食之旅  #婚禮攝影首選歐卡尼  #攝影比賽  #攝影教學  #攝影技巧  #攝影器材  #攝影入門  #輸卵管攝影  #攝影論壇  #明福台菜海產  #赤坂拉麵分店  #台北赤坂拉麵  #中壢赤坂拉麵

相關推薦

牛排淋上特製醬汁,白飯、蛋、蔬菜,放在燒燙的鐵板上,滋滋作響,想大口吃牛肉,不用在店裡,現在全都裝進便當盒裡!餐廳店長郭雅筑表示,「外帶餐盒的話,它其實它的樣子就跟本身在店舖用餐的樣貌,長得其實就是一模一樣,所以你會覺得帶回去,跟在店裡用餐的感覺是一樣的。」仔細一看,餐盒是黑色圓盤,刻意打造成鐵板造...

全文檢視 →

滿滿魚卵做成的澎派海鮮便當,還有和牛餐盒。這些日本美食,不用出國就能吃的到,還有這道章魚燒,直徑4公分比一般章魚燒還要大,但這些都不夠看。直徑超過30公分的大仙貝,散發醬油香氣,仔細看中間較深色的部分形狀長的好像章魚。原來每一片仙貝都放上了大章魚海老,有的還加碼干貝,最後淋上用新鮮柴魚跟鮮蝦熬煮的高...

全文檢視 →

香港氣候溫熱潮濕,喝煲湯成了祛濕解熱的養生之道,台灣冬春轉季,濕度上升、早晚溫差大,也適合來一碗,提升免疫力、緩解過敏。雙連捷運站旁的巷子裡,就有間開業5年的港式煲湯專賣店「原味・湯廚」,老闆蔡敏儀是香港人,做法當然講求地道,每款湯都是個別用水和不同食材,小火煮5到6小時而成,不是預先熬一大鍋湯底再...

全文檢視 →

湯物在餐桌上,通常不是扮演暖場,就是尾聲送客的配角,但在燉湯專賣店「家・溫度」中,湯成了領銜主角。3月初剛換上的新菜單,多達36款湯物,每天會隨機供應7種選擇,重點是它們不靠華麗外貌吸客,而是入喉間的精彩。「以前做義大利菜的時候,都要先熬高湯,再用它來做菜,所以湯其實是最好表現的菜,於是想把它變成每...

全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