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巴瓦利亞,
一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里,
每年2月,畫風居然是樣的:
放煙火 0
舞龍 0
舞獅 0
這......
要不是臉不同,
就差點以為這是中國
哪個地方的新年狂歡了。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從1928年舉辦第一屆嘉年華開始到如今, 這個濃濃中國風的慶典,已經持續了整整90年。
每年的中國狂歡節,
都是從第一天凌晨2點開始,
一到這個點,熊孩子們就穿着唐裝,
跑到大街上一陣敲鑼打鼓,
把全鎮居民叫醒,宣布:
今天我們是中國人了!
當天上午,全城就禁止開車。
這時,小鎮居民紛紛在家穿上自己喜歡的「中國風」服裝,滿懷憧憬地期待着下午的大遊行。
馬褂
旗袍
熊貓裝
到了下午,遊行正式開始。
在鑼鼓聲響起的時候,一個穿着皇袍坐着三層高轎子的男人,在當地民眾用蹩腳中文喊着「福高皇帝」的歡呼聲中,出現在人們視野。
在街上溜完一圈,
「皇帝」會在簇擁下到他的 0
「金鑾殿」宣讀《告臣民書》,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鎮富民安。
這時候,現場還會演奏中德兩國人都聽不懂的——「巴伐利亞中國國歌」。
有意思的是,這個「皇帝」不是世襲的,而是由民眾隨機選出來的, 比如說這一任「皇帝」就是上一任「皇帝」去世後,在狂歡節上就用砸金蛋的方式挑選出來的普通民眾。
雖然選舉方式滿是喜感,但是這個「皇帝」還是很厲害的,在連續的5天狂歡里,就連當地鎮長都要被「貶職」為他的大官吏。
當然還有選妃哦
~
如今,在迪特福特,中國狂歡節已經當地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超越了歐美傳統的聖誕節。
這幾天,每一個迪特福特人臉上都洋溢着喜悅,仿佛堂堂正正的成為了中國人。
小鎮充滿着中國的氣息,彩旗飄揚,家家戶戶的門上、窗戶上、牆壁上貼滿了「福」、「喜」字。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漢字的小彩旗,寫着:「嗨!華人」,「華人,你好嗎」,「祝你生活愉快!」等標語。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
踩高蹺的表演 0
抱着弟子規的小孩子 0
唱着「京劇」的大人 0
不得不說,
他們對中國
愛的特別特別深沉。
而且更誇張的是,
他們還在不遺餘力地 0
把這種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但其實他們是純正的日耳曼人, 迪特福特小鎮的大部分人連一句完整的中國話都不會說,只會一些簡單的中文詞。
然而,即便這樣, 他們還是要把中文定為他們的官方語言(歐洲唯一一個把中文當官方語言的地區),還喜歡將自己的家鄉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
不僅如此,
除了中國狂歡節,
迪特福特做了許多事,
一步步向中國靠近。
比如,在鎮子口,
他們特意豎了一塊碑,
上面寫着他們離北京天安門,
還有7698千米。
又或者,
在政府辦公室門口,
他們立了一個留着八字鬍,
張開手臂的清朝官員雕像。
然而,僅僅外在的改變,
對他們來說,當然是不夠的!
所以,他們還在鎮子裡,修建了許多中國博物館和中文學校,讓孩子們了解中文和中國文化。
就算在飲食上,
他們也不再用刀叉,
而是正兒八經地用起了筷子,
還用得特溜,不得不服
。
看到這裡,
可能很多人會疑惑,
他們為什麼這麼愛中國,
其實這個原因一直是個謎,
史學家現在都沒搞清。
現在最可能的猜測是,幾百年前,清朝的時候,迪特福特人跟中國人做生意,沒想到一不小心就被當時的瓷器、絲綢深深吸引了,進而傻傻地愛上了中國。
一開始,鎮子上的人們只是簡單的學中國人的穿衣服,漸漸用上了筷子,吃上了米飯。
但後來他們不滿足了,這不徹底啊!
於是,他們根據記憶中的文化碎片,
演變發展了「中國狂歡節」,
徹底地做起了「中國人」
授權來源: 視覺藝術 ID:shijueyishu0
原文標題:這個德國小鎮居民自稱「中國人」,中文是官方語言,春節比我們還熱鬧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 全日本最荒蕪的動物園,每年虧損500萬,沒有客人卻堅持不廢棄......
天天吃豬肉,但99 的人都不知道豬肉不能和它同吃,一定要注意! »
#生活趣事 #smith shu #聖誕節 由來 #張玉華 聖誕節 #法文 你好嗎 #素材 中國風 #富御珠寶 博物館 #放煙火 英文 #放煙火 違法 #放煙火 檢舉 #四大天王 風調雨順 #台南 博物館 徵才 #台南 博物館 奇美 #台南 博物館 免費 #台湾 台北 博物館 #生活趣事 英文 #聖誕節由來動畫 #聖誕節由來 ppt #中國風邊框素材 #中國風素材下載 #富御珠寶 #富御珠寶有限公司 #聖誕節由來故事 #聖誕節由來英文 #聖誕節由來圖卡 #聖誕節由來動畫影片 #聖誕節由來影片 #中國風圖騰素材 #中國風音樂素材 #中國風網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