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道鋒面過境,預告天候逐漸轉涼,終於可以告別酷熱的夏天。相對於濕熱的夏季,晝熱夜涼的秋天比較乾燥,中醫師指出,秋燥最易傷肺,而滋養肺陰的中藥及食材很多,如西洋參、麥門冬、百合、貝母、梨子、銀耳、甘蔗、荸薺等,都有助於清肺潤燥,不妨適時攝取。
潤燥養陰,秋天最佳時節
一般民眾對於冬令進補耳熟能詳,當歸鴨、羊肉爐、麻油雞等藥膳到處可見,但對秋令養肺陰則感到陌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謝明憲指出,秋天氣候乾燥,民眾如果經常感到口乾舌燥、喝再多水也無法解渴,或是皮膚脫屑,乳液怎麼擦還是一樣乾燥,就代表肺臟受到燥邪的傷害。
謝醫師指出,每年夏天,各中醫院所湧進進行三伏貼的患者,這是「冬病夏治」,方法簡便、療效顯著,而「秋冬養陰」也是同樣的原理,冬季外寒肅殺,更需注重陽氣固護,不宜以甘寒潤澤的藥物潤燥,因此秋天潤澡養陰是最適宜的時節,此時若做好保養,便可減輕冬天出現咽喉乾燥、乾咳不適、皮膚乾燥、搔癢脫屑等症狀。
銀耳、甘蔗也有助益
在中醫生理學中,包括身體的防禦力、水分代謝、呼吸道等,例如皮膚、毛髮、鼻腔、氣管等均屬「肺」的範疇,常見的西洋參、沙參、麥門冬、百合、石斛、玉竹、貝母等中藥,梨、銀耳、甘蔗、荸薺、枇杷等食材,都有助於清肺潤燥、滋養肺陰。
謝明憲說,梨子是紓解秋燥的聖品,但梨性偏寒,體質虛寒、寒咳,或是腸胃虛寒、嘔吐便溏者不宜生吃,可將一顆大粗梨切丁後,搭配西洋參、麥門冬、沙參、玉竹、川貝各6克、枸杞5克、紅棗4顆,加入2000cc的水,隔水加熱燉成秋梨湯,一家老小都可飲用;以銀耳3朵、蓮子20克、乾百合20克、冰糖100克、枸杞10克,加水燉煮為百合蓮子銀耳湯,也是一道養陰潤肺的甜點。
早睡早起有助舒肺養陰
謝醫師強調,除了食補, 秋季養生也需從生活習慣著手,從中醫觀點來看,早睡有助養陰、早起則利於舒肺,由於溫差劇烈,衣服穿著以「洋蔥式」為宜;免疫力較差的老年人及兒童,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應格外注意。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家常菜食譜 #啤酒屋 台北市 #清粥小菜 台北市 #食品材料行 台北市 #大埔鐵板燒 台北市 #海鮮吃到飽 台北市 #素食餐廳 台北市 #港式飲茶 台北市 #川菜餐廳 台北市 #跳蚤市場 台北市 #布行 台北市 #重機駕訓班 台北市 #k書中心 台北市 #貨車出租 台北市 #小貨車出租 台北市 #家常年菜食譜大全 #家常菜食譜大全 #大埔鐵板燒菜單 #大埔鐵板燒加盟 #海鮮吃到飽 #新竹海鮮吃到飽 #素食餐廳台北市吃到飽 #台北素食餐廳推薦 #阿基師家常菜食譜大全 #家常菜食譜大全糖醋排骨 #台灣家常菜食譜 #日本家常菜食譜 #簡單家常菜食譜 #素食家常菜食譜 #簡易家常菜食譜